永不褪色的傳家寶:西柏坡培訓基地筑牢艱苦奮斗精神防線
發布時間:2025-08-20 15:04:19 人氣:182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的毛澤東同志舊居內,陳列著一盞特別的煤油燈——玻璃燈罩上半部潔凈明亮,下半部卻被熏得漆黑。據《西柏坡時期中央機關日常工作紀實》記載,這種奇特現象源于領導人徹夜工作時刻意將燈芯捻到最小的習慣,只為節省每一滴煤油。這個細節如今成為西柏坡培訓基地開展艱苦奮斗教育的生動教材,在跳動的燈火光影中,學員們仿佛觸摸到那段艱苦卓絕歲月里的精神光芒。
西柏坡紅色教育深度挖掘節約傳統背后的治理智慧。基地開發的"燈火里的經濟學"課程,通過對比1948年《行政處油料消耗臺賬》與當代能源數據,揭示出"節約一滴油"背后的系統化管理思維。記載顯示,當時機關實行嚴格的"燈油定量制",每晚值班人員需登記每間辦公室的燈油消耗量,超額需書面說明原因。這種精細化管理被轉化為現代課程《過緊日子思想的實踐路徑》,讓學員在歷史與現實對話中深化認識。
沉浸式教學是基地的特色優勢。在復原的中央辦公廳辦公室里,學員們要使用仿制的捻小燈芯的油燈處理公文,親身體驗"在昏黃燈光下批閱文件"的工作場景。許多人在心得中寫道:"當眼睛因長時間注視微弱燈光而酸澀時,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艱苦’、什么叫‘奮斗’。"這種直擊感官的體驗,比任何理論說教都更具沖擊力。
基地特別注重物證教學的力量。通過展示周恩來同志穿過的縫補32次的毛衣、董必武同志用了10年的搪瓷缸等珍貴文物,讓學員從具體物件感受節儉作風。據《西柏坡紀念館藏品研究》記載,1948年機關采購清單顯示,文具類支出僅占總經費的3.7%,而"修補費用"欄目竟出現18次。這種強烈的數據對比,成為開展厲行節約教育的鮮活案例。
教學方法上突出"古今對話"。學員需要對比研讀《1948年節約運動實施方案》與當代《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找出制度傳承中的變與不變。在專題研討中,大家發現現行公務接待"四菜一湯"標準,竟與西柏坡時期"招待餐不超四個菜"的規定驚人相似。這種發現讓學員驚呼:"原來紅色基因早已融入制度血脈。"
如今,基地已形成完整的艱苦奮斗教育體系:"燈火傳承"理論課、"修補藝術"實踐課、"定量管理"模擬課、"今昔對比"研討課四大模塊環環相扣。每個模塊都立足歷史細節,用真實數據說話,讓學員在沉浸體驗中完成作風淬煉。
新時代的征程上,西柏坡紅色教育繼續守護這盞不滅的精神燈火,讓艱苦奮斗的傳家寶在新時代煥發更大光芒。當學員們帶著那盞仿制煤油燈返回各自崗位,跳動的不僅是火苗,更是永不褪色的初心。
作者:李老師
上一篇: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西柏坡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創新實踐報告
下一篇:西柏坡精神的時代回響:在干部培訓中淬煉初心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