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集團分公司西柏坡黨建培訓:以"石油精神"對話"趕考精神"
發布時間:2025-07-14 14:57:12 人氣:227

近日,中石化分公司在西柏坡黨校開展專題黨建培訓,將石油工業的"鐵人精神"與革命圣地的"趕考精神"深度融合,開創了能源企業黨性教育的新模式。
此次培訓聚焦1948年西柏坡時期鮮為人知的"能源保障戰"。據《毛澤東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記載,中央機關遷駐西柏坡后,為解決燃油緊缺問題,專門成立燃料科,通過地下渠道從天津、保定秘密采購煤油。學員們站在復原的"煤油燈作坊"前,看著用土法提煉的照明油品,不禁聯想到現代煉化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從當年的‘一滴煤油一滴血’到今天的‘千萬噸級煉化’,變的是技術,不變的是能源報國的擔當。"一位學員在研討會上如是說。
西柏坡干部培訓的課程設計獨具匠心。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授課教師特別講解了會議期間用棉籽油替代柴油發電的細節(《西柏坡志》,河北人民出版社)。這種"因陋就簡"的能源智慧,與中石化"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的企業理念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培訓中,學員們用現代油品檢測儀器對比分析了當年的土法燃油樣本,將專業技術學習融入黨史教育。"革命年代的‘土辦法’蘊含著最樸素的節能理念,這正是我們推進綠色生產的初心。"一位技術骨干感慨道。
在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一組數據引發熱烈討論。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史》記載,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平均每日消耗汽油僅相當于國民黨軍隊的1/20。這種驚人的能源使用效率,被學員們稱為"紅色能效管理典范"。培訓特別設置"能效對標"環節,將歷史數據與現代煉廠能耗指標對比分析,提煉出"政治覺悟就是最好的節能技術"的獨特觀點。
夜幕降臨時,一場特殊的"石油燈會"在西柏坡紀念館廣場舉行。學員們用自制煤油燈擺出"100"造型,紀念黨的百年歷程。這個創意源自1949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當地群眾用油燈照明送行的歷史場景(《西柏坡記憶》,中央黨史出版社)。燈光映照下,大家重溫毛澤東"進京趕考"的著名論述,探討新時代能源企業的"新考卷"。"當年是提著煤油燈進京,現在是帶著新能源技術‘趕考’。"一位學員的發言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培訓還深入挖掘了西柏坡時期的"節約型黨建"經驗。在毛澤東舊居,講解員指著炕桌上的油燈介紹:為節省燃油,中央領導夜間開會常合用一盞燈(《西柏坡紀事》,人民出版社)。這個細節讓學員們聯想到企業推行的"黨員示范崗節能行動"。"從‘一盞燈辦公’到‘一度電節約’,紅色基因一直在傳承。"培訓領隊總結道。
通過西柏坡黨校的系統學習,學員們創造性地提出"黨建+能效"工作法,將西柏坡精神細化為"生產一線的五個節約準則"。這種將革命傳統與現代管理相結合的實踐,得到了西柏坡干部培訓專家的一致好評。正如結業儀式上強調的:"石油工人不僅要當產業鐵軍,更要當政治鐵軍。要把‘趕考’的清醒帶入每一座煉塔、每一個加油站。"
此次培訓的獨特之處在于,學員們帶回了37條將紅色基因融入生產經營的具體建議,其中"能效對標黨史"項目已列入企業創新計劃。從革命圣地的煤油燈到現代煉廠的智能化裝置,一場關于能源與信仰的對話,正在譜寫新的篇章。
作者:李老師
上一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赴西柏坡開展專題學習培訓 以紅色精神賦能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蘭州高校基礎醫學院赴西柏坡開展黨性教育培訓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