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與信念的對話:西柏坡黨校特色培訓引發物價工作新思考
發布時間:2025-09-17 14:28:43 人氣:97

清晨的薄霧籠罩著西柏坡的山巒,某市物價局的干部們踏進中共中央舊址大院時,不禁被眼前的簡陋所震撼。土坯墻、紙窗戶、木桌椅,這些實物比任何教科書都更有力地訴說著當年的艱苦歲月。在這里,他們開始了一場特殊的紅色培訓,由西柏坡黨校精心設計的課程將帶領他們重新認識"價值"的深層含義。
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的教室里,培訓教師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歷史細節:1948年,中央機關實行供給制,從毛主席到普通戰士,每個人都按照統一標準領取生活用品。據《楊尚昆日記》記載,當時每人每月津貼折合小米僅1.5斤,但大家毫無怨言,反而形成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這個細節讓來自物價系統的學員們陷入了沉思——他們每天都在與價格打交道,卻很少思考價值背后的精神內涵。
西柏坡干部培訓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善于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對話激發學員的思考。在體驗教學環節,學員們拿到了一份特殊的"賬本"——復制自西柏坡時期中央機關的經費支出記錄。上面詳細記載著每支鉛筆、每張紙的用途,甚至還有"修理毛筆一支"這樣細微的開支。有位學員輕輕撫摸著這些發黃的賬頁,不禁想象當年工作人員在油燈下認真記賬的情景,那種對公共財物的珍視讓人動容。
培訓課程特別設計了"價值重構"工作坊。學員們分組討論:當年革命者如何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創造出改變中國命運的巨大價值?這個話題引起了熱烈反響。大家認識到,真正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價格標簽上,更體現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這種認識上的突破,讓學員們對本職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在西柏坡紀念館的展廳里,一件打著補丁的睡衣讓學員們駐足良久。這是毛澤東在西柏坡時期穿過的睡衣,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補丁。講解員說,毛主席堅持"節約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這件睡衣一直穿到進京之后。這個場景深深觸動了來自物價系統的干部們,他們開始反思:在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們是否還能保持這種對資源的敬畏之心?
西柏坡黨校的教學方法注重情感共鳴。在晚間討論中,學員們分享著一天的感受。有人說:"我們整天研究價格波動、成本核算,卻很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價值。西柏坡的先輩們用最少的物質成本,創造了最大的歷史價值,這值得我們深思。"這番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在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培訓的最后一天,學員們重走了"趕考路"。走在當年的土路上,大家仿佛能感受到先輩們進京時的忐忑與決心。一位學員感慨道:"作為物價干部,我們何嘗不是在趕考?每天都在面對市場價格的考卷,如何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這都是我們需要答好的考題。"
通過這次培訓,學員們不僅了解了歷史,更重新認識了自身工作的意義。大家表示,要將西柏坡精神轉化為做好物價工作的動力,既要精打細算管好政府的"錢袋子",也要把握好價格調控的"度",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作者:李老師
上一篇:省煤炭地質局黨員干部赴西柏坡培訓基地開展黨性錘煉專題教育
下一篇:記錄者成為見證者:西柏坡干部培訓的角色轉換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