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煤炭地質局黨員干部赴西柏坡培訓基地開展黨性錘煉專題教育
發布時間:2025-09-17 14:32:10 人氣:121

初秋的西柏坡,松柏蒼翠,湖光瀲滟。省煤炭地質局黨員干部們踏著青石板路,走進這個見證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山村。在中共中央舊址院內,那棵枝繁葉茂的槐樹下,學員們仰望著毛澤東舊居的木質窗欞,仿佛聽到歷史深處的打字機聲——1948年秋,就在這里,黨中央一天內發出15封電報指揮淮海戰役。根據《西柏坡檔案》記載,軍委作戰室每周都要在地圖上標注上百個軍事符號,工作人員常常徹夜舉著油燈更新戰況。這種精準嚴謹的工作作風,讓從事地質勘探的學員們感受到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
在西柏坡培訓基地的專題教學中,教員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1949年3月,黨中央遷往北平時,所有辦公用品都被仔細登記造冊。根據《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前后》記載,就連一支鉛筆、一個信封都要列入移交清單。聽著這些故事,有位中年學員不自覺摩挲著手中的地質羅盤,想起野外勘探時那些需要精確到厘米的測量數據。這種對工作極致的認真,讓他突然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黨性體現在細節中"。
夜幕降臨時,學員們在西柏坡黨性教育課堂參與情景模擬教學。昏暗的煤油燈下,大家分組體驗當年中央機關編制《政策匯編》的工作場景。有人負責抄寫文件,有人校對數據,有人繪制表格。當看到自己小組完成的政策條文出現細微誤差時,一位女地質工程師突然紅了眼眶——她想起去年帶隊進行煤礦勘測時,因為一個小數點的疏忽導致整個數據鏈需要重新核算。此刻她深切體會到,西柏坡時期那種"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正是地質工作者最需要傳承的精神基因。
在中央組織部舊址的土坯房里,學員們發現墻上還保留著當年的《黨員守則》,其中明確規定"不得浪費公家一張紙"。有位老勘探員凝視著這條規定,想起自己年輕時在戈壁灘勘探,總是把鉛筆用到握不住才更換,圖紙正反面都畫滿剖面圖。他忽然意識到,那種刻在骨子里的節儉習慣,原來與西柏坡精神一脈相承。這種發現讓他挺直了腰板,仿佛找到了精神歸宿。
本次培訓特別安排了地質專業與紅色教育的融合研討。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學員們圍繞"地質工作中的‘兩個務必’"展開熱烈討論。有人提出,就像當年黨中央預見執政考驗那樣,地質工作也要前瞻性能源需求;有人感慨,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地質數據分析尤為重要。透過木格窗欞的陽光灑在筆記本上,那些寫滿地質術語的紙頁仿佛與歷史對話,勾勒出精神傳承的新軌跡。
離別時分,學員們站在崗南水庫大壩上遠眺西柏坡全景。有位物探專家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陷入沉思——他想起資料記載,1948年這里遭遇旱災,周恩來親自帶隊幫老鄉挖井抗旱。這種與群眾同甘共苦的精神,讓他反思如今使用先進勘探設備時,是否還記得用腳步丈量大地的初心。
省煤炭地質局帶隊負責人表示,這次西柏坡培訓基地的學習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全局黨員干部將把"兩個務必"的告誡轉化為找礦報國的實際行動,像當年黨中央指揮三大戰役那樣精準部署地質勘探,像西柏坡時期節約每張紙那樣珍惜國家勘探經費,在新時代能源保障戰中再立新功。
作者:李老師
上一篇:市體育局西柏坡之行:在“趕考”出發地淬煉體育精神新內涵
下一篇:預算與信念的對話:西柏坡黨校特色培訓引發物價工作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