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革命圣地汲取力量:陜西高校黨委統戰部西柏坡學習之行側記
發布時間:2025-08-27 14:31:20 人氣:137

陜西高校黨委統戰部近日組織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西柏坡紅色教育活動,旨在通過實地學習與情景體驗,深化對統一戰線歷史與現實意義的理解。初秋的西柏坡,天高云淡,湖山相映,學員們踏上這片革命圣地時,內心不禁涌起一股莊重與敬畏。遠山如黛,滹沱河水靜靜流淌,仿佛仍在低語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走進中共中央舊址大院,一棵老槐樹靜靜立在院中,樹下是當年毛澤東主席推過的石碾。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西柏坡紀事》記載,毛主席常在這棵樹下與村民和干部交談,了解民情。這個細節雖小,卻折射出革命領袖與群眾同甘共苦的作風。學員們駐足于此,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那種樸素而堅定的力量。有人輕輕撫摸石碾粗糙的表面,思緒飄遠,想象著老一輩革命家如何在艱難歲月中保持樂觀與信念。
在西柏坡干部培訓基地的專題教學中,講師以“統一戰線與西柏坡精神”為主題,結合大量史料和生動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西柏坡時期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雛形。課堂上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互動問答和情景模擬,讓學員們沉浸其中。許多人邊聽邊記,眼神專注,偶爾低聲交流,流露出豁然開朗的神情。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增強了知識的吸收,更激發了情感共鳴。
傍晚時分,學員們集體觀看了實景演出《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演出以滹沱河為背景,利用光影技術重現了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指揮三大戰役的歷史場景。當演出進行到淮海戰役支前民工的片段時,許多學員眼眶濕潤。一位學員后來分享道:“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人民的力量——它不是口號,而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犧牲與奉獻。”這種心理沖擊遠比文字更深刻,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次日的體驗活動中,學員們重走了“趕考路”。這條土路蜿蜒于山間,是毛澤東等領導人進京前走過的最后一段路程。路上沒有豪華設施,只有碎石和雜草,但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有力。有人邊走邊沉思,聯想到當前統戰工作的挑戰,不禁自問:新時代的“趕考”該如何答卷?這種自省不是壓力,而是一種動力,讓人精神振奮。
總結會上,學員們紛紛發言,不談空話套話,只分享真實感受。有人提到,這次西柏坡紅色教育讓自己重新審視了統戰工作的初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不是策略,而是信仰。還有人說,西柏坡干部培訓基地的課程設計巧妙,將歷史與現實無縫銜接,避免了教條化,讓人在思考中成長。
夕陽西下,活動在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中結束。學員們帶著充實的心緒踏上歸途,眼神中多了一份堅定。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它讓每個人明白:西柏坡的精神永不褪色,統一戰線的力量源于人心。
作者:李老師
上一篇:法的精神與“規矩”的源起:政法大學中層干部西柏坡追尋立規之地
下一篇:一場叩問初心的“趕考”——中船物資公司西柏坡黨性教育之旅啟程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