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柏坡到新時代:趕考精神的傳承與創新——西柏坡培訓基地的使命與探索
發布時間:2025-04-02 09:59:33 人氣:369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時,提出“進京趕考”的歷史命題。70余年過去,這場“考試”從未結束,只是考題隨時代變遷而更新。如今,作為紅色教育核心陣地的西柏坡培訓基地,正以沉浸式教學和創新性實踐,讓“趕考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一、西柏坡:趕考精神的發源地
在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現存西柏坡紀念館),三張八仙桌、兩張行軍床、一部電話機的陳設,凝固著“世界上最小指揮部”的傳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這里發出408封電報指揮三大戰役,平均每天處理4.3萬字軍情。毛澤東在此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边@兩個“務必”,構成了“趕考精神”的核心內涵。
二、培訓基地:穿越時空的精神課堂
西柏坡培訓基地通過“場景還原+深度解讀”的創新模式,讓歷史照進現實。學員在毛澤東舊居的磨盤旁,聆聽“磨盤上布陣”的決策故事;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重讀《甲申三百年祭》的警示批注。
三、新時代答卷: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
黨的二十大提出“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新要求。培訓基地通過理論深化與實踐轉化相結合的教學設計,引導學員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現實課題中踐行初心使命。課程體系特別注重將歷史智慧與現代治理相結合,通過案例研討和情景模擬,培養黨員干部在復雜環境下保持戰略定力、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讓紅色傳統在實踐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結語:永不停歇的趕考路
在西柏坡這片精神高地,歷史與現實的交響始終激蕩著奮進的力量。從指揮三大戰役的軍事智慧到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戰略思維,從土坯房里的煤油燈到現代化治理體系,變的是時代課題,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的價值堅守。
上一篇:重走趕考路: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觸摸初心的溫度
下一篇:在滹沱河灘讀懂趕考: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的行走黨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