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平山黨校:以歷史智慧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干部教育培訓實踐
發布時間:2025-06-09 15:06:53 人氣:224

在太行山東麓的平山縣,西柏坡平山黨校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紅色底蘊,創新開展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干部教育培訓。這里的一磚一瓦都鐫刻著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前的歷史抉擇,而今成為新時代干部汲取治國理政智慧的活水源頭。
從"六條規定"看現代治理智慧
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六條規定"(不作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與馬恩列斯平列),在《中國共產黨平山歷史》中有詳盡記載。這一歷史細節鮮少被深入解讀,實則蘊含著豐富的治理智慧。西柏坡平山黨校創新開設"從'六條規定'到現代治理"專題課程,引導學員思考:當年這些看似簡單的規定,如何有效預防了勝利后的驕傲情緒和官僚主義?這對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有何啟示?
縣委班子的"沉浸式"教學體驗
近日,某縣委班子在這里參加了一期別開生面的培訓。學員們住進按中央機關舊址復原的院落,使用仿制的煤油燈和粗瓷碗,親身體驗"一部電話、兩張地圖、三套桌椅"的簡陋辦公環境。這種"情境還原"教學法,讓來自發達地區的干部深刻體會到:高質量發展不是資源堆砌的結果,而是創新思維和務實作風的產物。該縣委領導在結業匯報中表示:"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黨中央能在這里指揮三大戰役,今天我們有這么好的條件,更該把精力用在創新發展上。"
白楊樹的治理啟示
黨校院內保留著一排特殊的歷史見證——1948年中央機關工作人員親手栽種的白楊樹。據《西柏坡志》記載,這些樹苗來自太行山深處,象征著革命事業的生生不息。如今,這些參天大樹成為現場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引導學員觀察:為什么這些樹能在貧瘠的山地茁壯成長?正如當年共產黨人善于在艱苦環境中開創局面,今天推動高質量發展也需要這種因地制宜、尊重規律的科學態度。
"問題導向"的培訓創新
西柏坡平山黨校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開發了"高質量發展難題會診"特色課程。學員需帶著本地區實際工作中的瓶頸問題參訓,在重溫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研討。這種以實際問題為牽引的培訓方式,使歷史經驗真正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鑰匙。
夏日的夕陽為黨校的老建筑披上金色光輝,新栽的松柏與歷經滄桑的白楊相映成趣。西柏坡平山黨校正以其獨特的教育理念,讓歷史的智慧照進現實的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既懂歷史規律、又具創新精神的實干家。在這里,每一位干部都能深切體會到: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就藏在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歷史基因之中。
作者:西柏坡培訓基地李老師
上一篇:紅色教育新標桿:西柏坡平山黨校的創新實踐與啟示
下一篇:從"一個蘋果"看西柏坡干部培訓的初心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