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的東北軍事工業
發布時間:2024-05-09 10:34:15 人氣:1284
在1947年9月至1948年11月這段關鍵時期,東北的軍事工業迎來了其第二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在黨中央“全力加強軍事工業建設”的堅定方針指引下,隨著戰略反攻的號角吹響,東北軍工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飛躍,為即將到來的戰略決戰構筑了堅實的物質基石。
我軍轉入戰略反攻之際,黨中央對東北軍事工業寄予了厚望。1947年7月10日,毛澤東發出明確指示,要求東北我軍“目前開始的一年內,你們必須用大力建立大規模軍事工業”。鑒于我軍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后迅速壯大,作戰規模日益擴大,且逐漸轉向攻堅戰和縱深戰,對武器彈藥尤其是炮彈的消耗急劇增加,僅靠戰場繳獲和彈藥復裝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此,我軍高層決定將軍工生產提升至戰略高度,首要任務是推動軍工建設從分散走向統一。
在羅榮桓副政委的直接領導下,1947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東北首次軍工會議在哈爾濱隆重召開。會議宣布東北軍工部正式成立,何長工擔任部長,伍修權擔任政委。隨后的1948年4月3日,東北軍工部黨委擴大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當前的工作重點:一是實行統一管理,將原有的生產基地按地區整合為九個辦事處,統一制定生產計劃,實現分工協作;二是精簡機構,撤銷各軍區、各部隊的軍工處,將14家修械廠及2006臺機器設備交由軍工部統一管理;三是提升產品質量,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成本核算,推進正規化、規模化生產。

毛澤東對東北軍工工作給予了重要指示:“望東北局傾盡全力加強軍事工業建設,以支援全國作戰為最終目標。”這一指示進一步明確了東北軍工的發展方向和任務目標。一方面,要全力保障東北戰場的作戰需求。在黨中央和東北局的悉心指導下,東北軍工部門上下一心,僅用一年時間便生產了8240783發子彈、1635039枚手榴彈以及1236023發各種炮彈,其中炮彈產量更是前一階段的10.5倍。這些武器彈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部隊,極大地提升了我軍的火力優勢,加速了東北解放的進程。
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援全國其他戰場的作戰。毛澤東強調:“經東北輸送炮彈、炸藥至華中、中原與西北,此種任務極為重要。”他指出,關內我軍對炮彈的渴望如同大旱之望云霓。東北局迅速響應這一指示,指示位于大連的第九辦事處所屬工廠加緊生產炮彈和炸藥,并通過海運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封鎖線,運抵山東煙臺的我軍物資轉運站,再由山東人民支前大軍運送至各處前線。這一舉措得到了粟裕的高度評價:“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的大炮彈。”在四年間,從大連運往山東的炮彈高達50余萬發,東北軍工為全國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來源:學習時報
上一篇:1949年春節,毛澤東在西柏坡會見國內外友人
下一篇:紅色西柏坡培訓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