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名,堅守初心——張富清
發布時間:2023-05-22 09:33:02 人氣:1296
2019年9月29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場上,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被推上主席臺,由習近平總書記親手為他掛上“共和國勛章”,受到全國人民的禮贊和敬仰。在此之前,張富清卻一直深藏功與名,封存榮與譽,在艱苦地區、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了一輩子。
張富清,1924年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3月入伍,成為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在解放大西北的戰斗中,張富清冒著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1955年,張富清退役,放棄回鄉機會,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從此揮別了戎馬生涯,開啟了為貧困山區無私奉獻的后半生。在來鳳,張富清的第一份工作是城關糧管所主任。“民以食為天”,在那個物資短缺的年代,他管的可是天大的事。面對重任,張富清把人民軍隊鐵的紀律用在管糧上,誰也不能違反黨的政策搞特殊。組織考察評價他:“能夠帶頭干,群眾反映極好。”1959年,他被調往來鳳縣的“窮窩子”——三胡區任副區長。上任后,他又把軍民魚水情的作風帶到群眾中,上山駐村,親手抓生產。在最困難的時期,來鳳縣為減輕負擔,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又首先動員妻子孫玉蘭辭去了三胡供銷社的公職。改革開放后,張富清回到來鳳縣,擔任初創的來鳳縣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在那里,他帶領5人團隊白手起家,一點一點盤活了銀行的貸款業務。1985年,張富清光榮退休,結束了自己30余年的公仆生涯。

盡管在來鳳縣多個重要崗位任職,但張富清從未讓家人沾過自己一點光。1975年夏天,大兒子高中畢業,符合來鳳縣國企招工條件,可他卻要兒子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去條件最艱苦的林場當伐木工。
多年來,張富清始終過著簡樸的生活,雖然身上留有多處傷疤,可這些“軍功章”除了妻子孫玉蘭外,沒有人知道,更不用說那些立功證書和獎章。
2018年12月3日,來鳳縣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人員告訴前來登記的張富清兒子,要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勛戰績,凡有相關證明,需帶來登記。對黨和人民忠誠老實了一輩子的張富清不得已,這才打開了自己的小皮箱。“人民功臣”獎章、特等功報功書、立功登記表……一件件舊物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一段段英雄往事也逐漸清晰。有人告訴張富清,把自己的事跡講出來,就是和平年代給黨和人民作的新貢獻。可當講到自己的戰斗經歷和工作經歷時,張富清卻說,這“只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革命軍人該做的事情”。當問及他多年來隱瞞戰功的理由時,老英雄淚流滿面:“和我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擺’自己啊!”
來源:黨建網
上一篇:惲代英為亡妻守義十年
下一篇:郝斌:投筆從戎的革命戰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