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紅管家”——孫壽昌
發布時間:2023-04-24 09:21:15 人氣:1805
孫壽昌,又名常春,1914年出生于浙江省定海縣展茅上潘孫村(今舟山市普陀區展茅街道上潘孫村)。他在私立舟山初級中學求學時,受中共黨組織的影響,思想進步很快,是定海“小小圖書館”核心成員之一。
1938年10月,孫壽昌奔赴皖南參加新四軍,擔任醫療衛生工作,1940年10月入黨。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孫壽昌所在醫院與上級失聯,在沒有上級組織配合的情況下,他自告奮勇承擔起了轉移傷員的重任,將大批傷病員安全轉移至后方。1942年起,他先后任新四軍軍部貿易科、軍屬科科長,并一度隨海防部隊在蘇中地區活動,為部隊籌集物資,受到了組織的高度認可。
1945年8月,孫壽昌調新四軍蘇中軍區任生產委員,兼任東海公司副經理,負責采購物資,支援蘇北根據地。1947年,他擔任蘇中軍區第十一縱三十二旅供給部部長;1949年,先后任第三野十兵團二十九軍供給部副部長、部長、后勤部副部長;在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進軍福建作戰中,為前線部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保障;解放南京時,還率領后勤短槍隊攻占南京火車站,扭轉了部隊后勤物資轉運和集結中面臨的困境。
1951年,孫壽昌奉命赴朝參戰,任志愿軍后勤第六分部(后并入第四分部)部長,翌年5月任志愿軍第二十軍后勤部副部長,擔任后勤保障和傷病員的醫治及轉運工作。他率領后勤人員繪制“勘察道路簡圖”,設置防空哨,搶修公路,通過與美軍“捉迷藏”的方式來保障運輸線暢通、確保軍事物資供給。
1954年9月,孫壽昌回國任第二十軍后勤部部長,次年升任副軍長,又授銜上校,后晉升大校,同時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他致力部隊建設,將第二十軍后勤工作正規化、科學化。他蹲點指導的第一七三團后勤工作,獲記南京軍區集體二等功。1959至1961年,他到農村組織生產,保障部隊生活必需品的供給。1966年他轉業到地方工作,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1977年調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任副所長、黨委委員。
1980年6月29日,孫壽昌在滬病逝。
孫壽昌同志始終將革命工作擺在首位,把全部精力貢獻給黨的后勤保障事業,是當之無愧的“革命的紅管家”。
來源:舟山市普陀區檔案館
上一篇:我愿意為革命犧牲一切——梁耀南
下一篇:革命人物——劉漢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