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物資東北公司赴西柏坡開展紅色教育培訓:在“趕考”出發地淬煉初心使命
發布時間:2025-10-29 13:45:25 人氣:154

清晨的太行山東麓薄霧氤氳,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院內那棵虬枝盤曲的海棠樹靜默佇立。當中船物資東北公司的學員們踏進七屆二中全會會場原址時,時空仿佛瞬間折疊——1949年3月,在這個由機關食堂臨時改建的會場里,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聲音猶在耳畔。此次由西柏坡黨校精心設計的專題培訓,正是要讓當代國企干部在這片精神高地上完成一場深刻的思想淬煉。
在中央軍委作戰室那間不足35平米的土坯房內,學員們凝視著墻上的軍用地圖仿制品久久駐足。1948年在這里指揮三大戰役時,黨中央用電報發往前線的電報稿摞起來竟有1.5米高。當培訓教師講述“一不發槍,二不發糧,只發電報就打贏戰爭”的細節時(據《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中央文獻出版社),有人下意識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機——在通訊即時可達的今天,他們突然對“效率”有了全新的認知:原來真正的決策效能,從來不是取決于技術手段的先進,而是源于戰略謀劃的深度與執行力。
本次西柏坡干部培訓特別設置了“電報解碼”情景模擬環節。當學員們分組破譯著模擬電報密碼時,某個小組在連續失敗后陷入焦躁。這時培訓師展示了周恩來同志當年批改電文的手稿復印件,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讓所有人沉默——原來決勝千里的背后,是這般字斟句酌的嚴謹。這種跨越時空的觸動,讓學員們深刻體會到什么是“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

在西柏坡紀念館的玻璃展柜前,一套特殊的茶具引起了學員們的注意。這是當年蘇聯特使米高揚到訪時,中央辦公廳用搪瓷缸、粗瓷碗拼湊出的待客器具。有學員在培訓筆記中寫道:“看著這些器具,我仿佛看到老一輩革命家那種不卑不亢的氣度——我們就是用這樣的器皿,談著關乎新中國命運的大事。”這種物質極度匱乏下的精神自信,正是西柏坡紅色教育要傳遞的核心價值。
專題教學中,講師特別講述了九月會議前的一個細節:為確保會議順利召開,行政處特意給每位代表準備了紅藍兩色鉛筆。有位領導同志卻堅持用鉛筆頭開到只剩3厘米才更換(據《西柏坡記憶》,河北人民出版社)。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讓中船物資的學員們陷入沉思——在預算充足的今天,我們是否還能保持這種“物盡其用”的自覺?
此次培訓最巧妙的設計,是讓學員帶著現實問題來尋找歷史答案。當中船物資東北公司的團隊討論“如何優化供應鏈韌性”時,有人突然聯想到遼沈戰役中錦州攻堅戰的物資調度案例。這種將革命戰爭中的戰略智慧轉化為現代企業治理能力的思考,凸顯了西柏坡紅色教育的時代價值。
作者:李老師
上一篇:記錄者成為見證者:西柏坡干部培訓的角色轉換體驗
下一篇:堅守黨校初心 服務工作大局——新時代以來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成就綜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