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傳承 精神賡續——西柏坡基地賦能高校思政教育
發布時間:2025-05-14 09:21:39 人氣:373
作者:西柏坡培訓基地呂老師

太行山麓的滹沱河畔,西柏坡黨性教育基地如一座精神燈塔,照亮新時代思政教育的創新之路。近日,某高校師生在此開展為期五天的沉浸式思政研學,通過豐富多元的教學實踐,生動詮釋《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與行》的核心要義,深度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的育人理念,讓紅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發芽。
一、歷史場景活化:打造沉浸式思政課堂
西柏坡黨性教育基地依托革命舊址群,構建起“行走的思政課”"教學體系。師生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誦讀《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在中央軍委作戰室模擬戰時電報破譯,通過實物檔案觸摸歷史的溫度。這種場景化教學使“兩個務必”的精神內涵從書本走向現實,88%的學生反饋“對西柏坡精神的理解更加具象化”,這正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與行》提倡的“具身認知”理念的生動實踐。
二、文化符號解碼:創新紅色教育敘事
《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強調“以文化人”的深層邏輯,在西柏坡思政教育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師生通過復刻革命時期《人民日報》排版、學唱《團結就是力量》原創手稿等特色課程,將抽象的革命精神轉化為可感知的文化符號。特別設計的“新時代趕考”主題辯論會,引導青年將西柏坡經驗與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時代命題結合,實現紅色基因的創造性轉化,形成53份具有實踐價值的研學報告。
三、實踐育人淬煉:構建知行合一生態圈
西柏坡黨性教育基地獨創的“五維體驗”教學模式,通過重走挑糧小道、編草鞋、推獨輪車等勞動實踐,讓青年在汗水中感悟“人民至上”的價值真諦。這種“做中學”的教育模式,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與行》提出的“三維育人模型”高度契合。在農戶家中開展的“炕頭思政課”,師生與老鄉共話脫貧故事,使理論教學與鄉村振興實踐深度融合,95%的參與者表示“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西柏坡黨性教育基地的育人實踐證明,紅色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轉化,是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的關鍵密鑰。正如帶隊教師所言:“當學生觸摸到毛主席用過的煤油燈,當他們親手推開七屆二中全會的木格窗,歷史的回響自然會在心中激蕩。“這種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把精神傳承落于行動的育人模式,不僅為《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與行》提供了鮮活注腳,更彰顯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思政教育守正創新的強大生命力。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西柏坡思政教育正以與時俱進的姿態,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注入不竭動力。
上一篇:賡續紅色血脈 激發創新動能--北京某高校教職工赴西柏坡黨校開展黨員培訓
下一篇:公安機關赴西柏坡黨校開展黨性教育培訓:傳承紅色基因 鍛造忠誠警魂

